5月30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揭曉。上海有機所董佳家研究員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提名,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奮勇爭先、砥砺建功,牢記時代使命,勇攀科技高峰,樹立新時代國家科技創新領域的楷模,表彰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中國科協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報請中央批准設立全國創新爭先獎。該獎項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之後,國家批准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該獎的評選標准是“德爲先、術要精、能力強、基礎厚、貢獻大”,由多位各學科領域的傑出代表、科技管理專家和企業的負責人擔任評審專家,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個科研團隊,授予獎牌;表彰不超過3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獎章,享受省部級勞模待遇;表彰不超過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獎狀。
董佳家主要從事主族高價氟化物反應性能研究,他利用廉價工業熏蒸劑硫酰氟氣體(SO2F2)合成了一種新型的氟磺酰基轉移試劑,獲得專利授權並成功商品化了該試劑。在探索該試劑新的反應性時,意外發現了一種安全合成氟磺酰基疊氮的方法,進而發現一個可以高效,高通量的將一級胺化合物轉化爲疊氮化合物的新反應。該方法可以低成本,高適用性,極高通量的合成藥性的化合物庫並直接進行生物活性的篩選,他將此方法命名爲“模塊化的點擊化合物庫構建方法”,該工作發表于英國《自然》期刊。美國化學會《化學與工程新聞》將上述成果列爲2019年度世界合成化學領域的三項重要成果之一;該成果也作爲唯一一篇化學方面的工作,入選《自然》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傑出論文。同時,在成果轉化方面,董佳家發展了從硫酰氟氣體出發制備雙氟磺酰亞胺HN(SO2F)2以及雙氟磺酰亞胺锂的新合成工藝。

董佳家研究員

讨论会(左一Karl Barry Sharpless、左二董佳家、右二戴立信、右一余金权)